精神病人思维广

想得太多,读得太少

日期:2010 年 9 月 15 日

alt 悲剧人生

日期:2010 年 10 月 6 日

说实话,这个暑假过得有点荒唐,基本没碰过书。

大概是为了发泄,为了补偿高三整整一年的太多的不爽与不快。

然而,考后最初的几天,我并没有其他同学的疯狂,没有通宵的经历,更没有 3 天睡 3 小时的阅历。我的作息时间依然比较“正常”。至少和高三比,它是正常的,朝 8 晚 12,没有高三的艰辛。

我不太爱打球,又没碰书,那么可想而知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网上度过的。网络资源很丰富,关键在于自己想学点什么。我缺乏耐心,VB 编程语言的学习因此半途而废(另一半是开学时间太早了)。我利用网络,其他的东西也没学习,只是用自己的知识和经历去帮助困境中的人,比如在百度知道解决别人的问题,不论悬赏分的高低。

上网之外的第二大事情,便是体育锻炼。早晨,亦或是清晨,和死党一起去爬山,生拉硬扯地把死党也拖去了,四人组成一个战术队,突击!令人难忘的,是其中一天天气闷热,让中暑的我知道了啥叫站得高,吐得远,为琅琊风光更添生动的一笔。晚上多半是去体育场跑步,没了阳光的直射,跑步也舒服许多。这样几乎每天都要洗两三次澡,头几次都是用汗洗的,只有最后一次才是用水洗的……偶尔去一次乒乓球馆,调节一下心情,但是没有坚持下去,因为“乒乓球是非得 2 个人及其以上才能开展起来的运动”,而朋友并不是自己的影子,是无法随叫随到的。

都说接到录取通知书是最快乐、令人期待的事情。可是科大的录取通知书却让我心碎,让我抓狂,让我着魔。先不说里面有太多的东西,让人不知所措,我愣是翻出来一本蓝色壳子的教学书(我说这个 EMS 怎么这么重啊),“过渡教材”四个字赫然立于其上。再看看入学须知,看看日历,便知暑假生活基本化为泡影……“没了,全没了”,这不仅是《唐山大地震中》人们的心声,更是吾等一辈接到通知书后对暑假的感言。

我真的不是一个学习狂热者,在各种诱惑前,我不可能选择学习(如果学习与电脑专业无关)。

“不要命的上科大”,难道我也是亡命之徒?入学入宿后,与室友的关系算得上融洽,使小小的寝室成为军训时从训练场走出后“唯一”的“归宿”——毕竟食堂人太多,又不能过夜,算不得第二归宿。大学的军训和高中的军训比起来轻松许多,但内容又都一样,便让人倍感无聊。且战线又拉了 20 天,给人精神上的压力。不过教官大都和蔼可亲,事实上,他们只比我们大 3 岁,只不过选择了军校这条道路,可谓志不同但道合,称学长也不为过。雨天时他们来宿舍检查内务更是一次促膝长谈。说到雨天的军训时,最经典的项目就是撑伞踢正步了,我想这是合肥市,也许是全国范围内,绝无仅有的独特风景线之一。

白驹过隙,18 年这么快就过来了,20 天军训时光自然也是转瞬即逝。其实我不得不对人生做出思考,但是繁重的微积分又使我不知所措。

矛盾中,夜已深。

Mon, 6 Sep, AD 2010
10:17 pm

日期:2010 年 9 月 ?? 日

数据是什么?
科学家说:硬盘上的数据是磁粉的规则排列形成的。
物质是什么?
科学家说:质量是物质的一种最基本属性,所有物质都有(动)质量
那数据到底是什么?
是物质?它没有质量。
是精神?你能认同吗?
况且数据也不是运动形式(机械波等),
那它到底是什么?

我们再看看记忆,生命体的记忆是物质还是精神?
如果一个人丧失了记忆,
你能否声称他和原来一样?
或者这种声称有什么意义?
因为把记忆抽走,人只是一具空壳。
如果把记忆看成物质,
说新记忆是突触的产生,
那很显然,质量会改变。

现在回到数据上,
从硬盘的角度,
新数据的增加,
只是磁粉的规则化,
并无质量的改变,
难以说它是物质。
说记忆是精神,
正如我们规定了 a-z 不同组合的含义,
我们规定了 0 和 1 的不同组合代表的意义。
a-z 是人们精神方面的产物,
是通过教学这种精神活动获得的,
那么显然数据也应该是精神活动的产物。
但数据的存储过程是物质的,
是机器生硬地使磁粉规则化,
又不是通过精神活动获得的。

那么,数据到底是精神还是物质呢,
还是超越精神与物质的存在?

0%